雷军说,要在未来的五年里面,投资一百家公司来复制小米模式,这是去年年初开始的计划,要建立所谓的小米生态链。小米到今天为止投资了25家创业公司,已经发布产品的有六七家。在过去的一年多,不少传统硬件大厂和创业团队对小米的价格战、互联网营销以及产品层面的相似性太大,怨声载道。小米通过这个方式来表示自己在做开放生态、不只搞破坏。不过,这种形式恐怕连伪开放都算不上。
在互联网时代腾讯曾负责拷贝一切,《计算机世界》所发布的《狗日的腾讯》一文生动诠释了一个凭借着社交网络笼络住用户之后的巨头,如何碾压创业者和业界同行。好在3Q大战之后,腾讯已被倒逼着彻底走向开放,建立起繁荣的生态。
不同的领域,相似的故事。在硬件领域,小米在走腾讯的老路,只不过不是凭借着社交关系,而是依靠MIUI生态建立起自己的领地。小米依然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,从公司体量、产品出货量和产品品类,几个层面都在高速增长,在产品外观上出现与同业者相仿、在产品价格上出现了行业破坏价格,并不奇怪,BroadLink、巴募达等公司出面反对并非偶然。
总而言之,小米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非议——过去是饥饿营销期货手机,人们不相信小米说的话;现在是对小米对整个市场所造成后果的反思,是同行的排挤和抵制。小米现在的做法,并不会改变这一切,因为:过去是小米的还是小米的,不是小米的,也在成为小米的,并没有真正的生态形成。
小米最近发布了几款产品:小蚁智能摄像头、小米手环、小米空气净化器,这几个公司都是小米投资的“小米生态链”企业。这些创业公司的特点很相似:不是因为产品做得好被小米投资,而是小米需要做某个产品再以投资方式来创立一个公司;这些公司为服务小米而生,连名字都有“米”或者“小”, 有几个连官网都没有。大概可以窥探一下,为什么BroadLink、欧瑞博等智能家居企业在与小米洽谈接触后不了了之。
至少目前被小米投资的已经露面的几个团队,是完全丧失了独立性,与其说小米投资,不如说是拿钱找人来执行任务完成某个目标,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就不得而知了。这与创业公司做得好,大公司来投资来收购,有本质的不同。
如果说小米继续以这样的模式去复制100家小米,与小米做100个新的产品,发展100条新的业务线,建立100个独立事业部又有何区别呢?
不得不说人们对小米期望过高了。与BAT等纯互联网公司不同,它们拥有的核心资源是流量、是用户、是数据、是技术,这些可以通过开放平台开放出来,比如open id、比如API、比如分发入口。小米先是一家硬件公司其次才是互联网公司,硬件公司又能开放什么呢?苹果、三星这两个海外巨头,更多是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了利益共享,而不是像Google等互联网巨一样向对手们和创业者们开放自己。
如果其所号称用户数即将突破1亿为真,也算得上一个互联网小巨头,但小米在互联网业务上从OPENID到API到流量分发,都没有系统化的开放平台,至说核心技术,小米似乎并没有多少可以开放的内容,最近印度市场则直接封禁了没有搭载高通处理器的小米,因为涉及专利纠纷,因此小米要像特斯拉那样开放专利也不大可能。在产业链层面小米崇尚的是笑脸符号,自己做更加轻资产的部分,重资产的留给别人风险和压力也给了合作伙伴,正如董明珠所说,这种心态并不开放。
基于此,小米投资100家公司复制100个小米,与小米是否开放,并无多大关系。
以上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。
返 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