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亚马逊干不过淘宝,中国农村,低端手机一统天下,所以中国制造还不需要转型或者升级。“日前,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针对学者石述思《中国品牌转型之路在何方?》一文,提出了不同见解。
王福重指出,像瑞士名表等精品,制造时间成本高,市场需求小,中国制造应该放弃高颜值、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“手品之美”转型。同时他更尖锐地判定,低端与山寨在中国大有所为,所以手品之美,略显天真。
言论一出,一片哗然。在中国制造2025出台,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声音甚嚣尘上的情况下,王福重教授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,围绕着“手品之美“,各派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各自看法。
“手品之美”概念,最早由石述思提出。石述思认为,简单的山寨模仿、单纯的“高颜值”已经撑不起民族品牌的成长,那份让阿里市值蒸发400亿的打假报告,也说明了“无设计美感,无技术含量、无附加价值的低端仿制产品”,是没有未来的。
中国制造不仅要“看脸”,更需要用手可感知的细节美和内涵美,这要求中国民族工业摒弃低端制造,以技术创新为依托,打造高颜值、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“手品之美”品牌。、
石述思还指出,日益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,正在集体厌弃低端制造的国货,他们呼唤“手品之美”的产品。而制造东莞的倒闭潮、华强北的痛苦转型,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中国工业制造 “手品之美”转型已经势在必行。
“中国制造不需要特别的转型或者升级,追逐手品之美更是天真。”王教授的观点,遭到众多名人专家的质疑。知名美女作家蒋方舟指出,面对‘中国制造’光芒的进一步褪色,以及中产阶级对品质的要求提升,手品之美才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”。
而媒体人西门不暗等,更直接揭穿王教授观点的背后,是中国企业面对“不变等死,变则找死”的恐慌心理。佛山传统家居行业的倒闭潮、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生存困境、深圳华强北山寨手机的没落,无不反映了“手品之美”转型的必要性。
香柏领导力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赵晓也撰文回应了“手品之美”,他从中国人口红利消失,制造业成本提高的角度,指出中国制造必须告别粗制滥造。同时,赵晓还特意指出手机行业,应该学习乔布斯的“工业美学”,打造出高颜值,有超越价值的“手品之美”产品。
还有主流财经媒体从世界分工角度,指出中国制造的原地踏步,不仅让中国陷入“中等制造”的陷阱,也阻碍了其他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。
这场关于手品之美的争论愈演愈烈,那么中国制造的转型方向在哪?“手品之美”是否有争论的必要性?中国经济学元老级人物茅于轼认为“手品之美是工业的支撑”。
茅老认为,日本制造业最终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有领先优势,胜在“手品之美“。中国制造进入转型期,在市场充分竞争的前提下,中国制造应该学习日本和德国的精工模式,以手品之美为标准,消除低端制造行为,真正推动行业健康长久的发展。 茅老还特意以手机行业的“山寨仿制“和”恶性竞争“为例,说明了中国工业制造需要手品之美的转型。
茅老还指出,手品之美完美商业化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表现。成熟品牌必然懂得追求手品之美。关注产品的精神内核、人文精神,通过产品本身体验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,是手品之美发展源源不断的理想环境。只有在这种精神内核驱动下,中国制造才有未来。
当然,我们还是要寻找手品之美与商业化的平衡。不过,茅老认为,越来越多的85及90后,更注重产品内涵和体验感。同时,处在国力上升阶段的中国市场,购买力和品位只会越来越高。一个完全成熟的、懂得手品之美的市场已经在成型中。
当下中国,用一句很流行的话来说,就是“买什么什么贵,卖什么什么便宜”,究其原因就是产业链定位与消费层次的不对等,通俗点解释,就是人家把手品之美的东西高价卖给我们,而我们的低端产品只能低价出口。亏本生意早晚死,个人经商如此,国家贸易也不例外。
所以,“手品之美”不仅是中国制造破局的关键,更肩负着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使命,不用交关税的劳力士,有谁不爱呢?
(以上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。)
返 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