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出口贸易中,“老赖”分两种,一种是有钱不愿付甚至存心欺诈的主观恶意型“老赖”,另一种愿意支付货款但无力支付的客观无奈型“老赖”。下面我们专门来说说客观无奈型“老赖”,帮助大家梳理哪些客观情况可能会导致客观无奈型“老赖”出没,需要提前留意风险。
第一、订单突然大幅增加
当买方规模一般,下达给您的订单量突然增加,而这些订单并不是从其他供应商转移的,需要留意买方是否有足够下游销售能力。如果买方对下游销售过于乐观,盲目采购的风险最终可能转移给供货企业。
第二、同时与多家供应商交易
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国内竞争的日益加剧,一个买方向国内多家供应商询盘似乎成了标准的国际贸易采购模式,这在浙江省块状经济内更加突出。但一个具有实力的买方,一般一个类型产品采购会固定在少数几家供应商身上。如果同一类型产品分散在多家企业采购,这时买方真正关心的可能并不是出口企业的供货能力,而是借此获得更多供应商对其赊销,从而达到占用上游资金为自己融资的目的。一旦买方的资金链发生困难,将传导给上游企业,而且影响面往往较广。
第三、下游为单一新兴市场
当买方自豪的告诉您,他占据了某一市场多大的市场份额时别高兴得太早,您需要担心这种市场优势的持续性。如单一市场为高风险的新兴市场时,更需要当作重大负面信息对待。下游市场一有风吹草动,将严重影响买方的经营。阿联酋和香港都有大量的中间商,由于终端市场的差异,使得阿联酋买方的风险要远高于香港买方。
第四、高负债经营
当买方要求放账,对您解释的原因是其有较高的负债,希望得到您的支持,这时需要留意高负债对货款支付的影响。当经营收益无法覆盖融资成本,或者融资机构收紧政策时买方资金状况将受到严重影响,进而对上游供应商形成拖欠。您需要想办法了解高负债的详细信息,包括实际负债水平,向银行融资还是向其他机构融资,融资到期期限以及融资政策延续性等信息。
第五、信用期限不断延长
体现现代国际贸易特点的信用销售,正在被广泛使用,也成为广大中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。出于对习惯性事物的惰性思维,往往对买方要求不断延长的信用期限缺乏应有的足够警惕。当买方要求的信用期限偏离行业惯例,远远超过其下游销售回款期时,需要提防买方对资金是否有意挪作他用。
第六、经营偏离主营业务
当您获悉买方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非主营业务投资时,您需要做的不是感叹买方实力强大,而要关心投资是否会影响其主营业务,进而影响对您的货款支付。很少有买方会通过投资收益来弥补贸易损失,更多的是牺牲贸易去弥补投资损失。
第七、从事离岸采购
随着国际贸易发展,越来越多的买方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身权益,以减轻因经营失败导致的后果。较为典型的是知名买方通过在第三国(地区)成立采购公司进行离岸采购,因采购公司法人地位的独立性,对其付款责任追究难以溯及至其有实力母公司。近几年来,在我国海关的统计中,出口至维尔京群岛、马绍尔群岛等地的业务少之又少,但出口合同的买方为这些地区的情况则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。买方通过在香港、新加坡、阿联酋等地成立采购公司的情况则更加普遍。
第八、高度管制国家的买方进口
国际贸易中,是否能安全收到货款,不仅取决于买方本身的信用和实力,也与买方所处的国家(地区)有关。在一些对贸易和外汇高度管制的国家,如伊朗、委内瑞拉等,不乏一些实力雄厚的买方,具有非常强的对外支付货款的意愿。但受国家政策管制影响,或无足够的外汇可供兑换,或无法顺利对外支付货款。